直播虐童被判刑、隐形带货受重罚 网红频频越界加强监管

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中国互联网上“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在沸沸扬扬中迎来大结局,却被舆论质疑为“网红造假摆拍”。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网络段子博大家一笑,也有人批评为博流量弄虚作假不可取。而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网红“晚安小鸡”和“阿闹”因自导自演在柬埔寨诈骗园区被绑架殴打,被柬方判刑两年。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首相洪玛奈先后表示将严惩。网红博流量的边界在哪里?各国都在探讨相关立法问题。

“兜售残忍”,被判30年

美国刚刚审判了一起虐待儿童事件,被告是一名以育儿视频闻名的网红。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21日报道称,20日,美国YouTube育儿博主鲁比·弗兰克因虐待儿童罪被判处30年监禁。弗兰克此前在YouTube上拥有超过200万粉丝,她的频道向粉丝和网民提供育儿经验。但在她的视频中,弗兰克以十分严厉的惩罚手段来“教育”孩子,包括克扣食物等。

弗兰克虽被判刑,但欧美舆论依然担忧其网红视频产生的模仿效应。英国《卫报》评论称,弗兰克的视频被观看了10亿次,“她在世界各地明目张胆地兜售残忍,一想到她将其(虐待儿童)正常化的程度,就令人不寒而栗。”文章还质疑,当涉及人们在网上说的疯狂、极端、不人道的事情时,这里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若不是弗兰克的孩子逃到邻居家,这件事恐怕永远不会曝光。

博取流量,界限在哪里

各国的互联网上不乏做出出格举动的网红。日本许多网红将猎奇搞怪的事拍成视频,比如违反交通规则,开车横冲直撞,在超市乱捏蔬菜水果等;法国网红在香港高楼挑战极限,不幸坠亡。

网红做出这些举动的背后一大原因是博取关注、增加流量、获取利益。这在许多国家都饱受争议。去年12月,印度一女子在孟买火车站跳舞的视频获得了7000万至8000万观看量,但她本人最终在两个警察的“陪同下”发布道歉视频,承认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给其他乘客带来了不便。

除出格的举动外,一些网红还会制造虚假事件来博取关注。加拿大《环球新闻》去年12月报道称,魁北克省加蒂诺市27岁的网红加涅斯因为录制伪造犯罪的视频遭到警方逮捕。加涅斯曾制作过一段视频:他买了一辆面包车,上面写上“免费糖果”,试图引诱孩子们上当受骗。这导致许多居民报警。

还有网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直接获取利益。去年6月,前“网红议员”东谷义和从海外一回到日本的成田机场就被逮捕。两年前开始,他把自己定位为“曝光式网红”。他在视频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系列自称是娱乐界和其他领域“幕后故事”的视频,知名度直线上升。然而,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YouTube上威胁演员、珠宝设计师等,还扰乱其中一人的商业活动。据日媒报道,东谷义和靠爆料赚取上亿日元。

从公务员网红到“丝芙兰孩童”

网红乱象频出,各国依据国情出台相关应对管理措施。网红“吃播大国”韩国从2019年起,有关部门就针对有暴饮暴食倾向的电视节目、社交媒体内容、广告等制定指导意见,并建立监测系统,具体措施包括禁止吃播中出现暴饮暴食、禁止过度使用调味料、禁止推荐高热量食物等。然而,目前这些政策因受多方阻碍仍未被具体实施。

去年6月,法国议会通过“网红”行业监管法案,规范“网红”商业活动并打击“网红”在社交网络上的出格行为。法案针对“网红”和“网红经纪人”的身份及从业行为提出了法律定义和规范。法案强化了线上平台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必须提供用于举报非法内容的按钮等。

针对网红搞营销、打广告的情况,多国已有多次法律实践。日本去年10月开始对隐形营销进行限制,这被媒体认为主要针对网红。商家通过支付网红报酬的形式,委托其以隐瞒宣传事实的手段发布对自己公司商品有利的评论及信息,这属于隐形营销。据德国《斯图加特日报》20日报道,斯图加特地区的高等法院近日作出裁决,来自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名网红因其Instagram频道上缺少广告标签而被罚款9500欧元。

针对部分公职人员参与网络直播并产生争议,韩国政府制定相关准则,对公职人员的个人网络直播进行全面管制,包括禁止在个人直播中透露工作信息;禁止有损公务员尊严的身体暴露和爆粗口行为;不能给公职人员队伍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等。

然而,随着各国潮流趋势的变化,新的问题还在不断涌现。“丝芙兰孩童”近日登上西班牙各大媒体的报道,这指的是过度化妆以及护肤浪潮从成年女性中蔓延至青少年群体。西班牙《国家报》21日报道称,一个6岁的美国女孩卡西和她的母亲一起拍摄视频分享其护肤和化妆日常,单条视频的播放量已累计超过3300万次。

这一趋势主要归咎于各大社交媒体上对完美外表的病态追求以及相关美容产品的不当推广。这引发了社会的普遍担忧。《国家报》称,大多数化妆品含有对儿童有毒的成分或非常强效的活性成分,使得孩童更容易得接触性皮炎。